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形势非常严峻。
近视成因——遗传与环境“合谋”
儿童为什么会成为近视眼呢?研究表明近视的原因一是眼球前部和后部正中的距离即眼球轴长度变长;二是角膜与晶状体的屈光力增强。眼球中的晶状体与睫状体相连,睫状体中睫状肌的收放可改变晶状体曲度,引起屈光力改变,如果睫状肌持续疲劳,其调节功能变差,就会出现近视。
新生儿大多数眼轴较短,因此幼年时通常表现为远视眼,随着身体的发育眼轴增长,远视度数逐渐减小,儿童发育过程中表现为远视眼—正视眼—近视眼。大多数近视是遗传与环境的综合作用,如果父母高度近视(近视600度以上,亦可隔代遗传),那么儿童的基因中就可能存在近视因子,容易成为近视眼;其次,用眼不当、照明不足、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等也是视力“杀手”;另外,饮食中脂肪、淀粉、糖含量过多,维生素、纤维素过少等均可造成近视。
儿童活泼好动,戴上眼镜会给他们的运动带来不便。但出现近视后,眼睛会感到干涩和疲劳,如果不戴眼镜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真性近视才宜配镜
真性与假性近视均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好。假性近视为功能性,多发生于青少年,视力可在数周或1~2个月内下降,适当休息后又可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真性近视为器质性改变,不能自然缓解。二者鉴别诊断方法有如下三种:
(1)睫状肌麻痹法:在于用睫状肌麻痹药放松调节,使睫状肌松弛,使眼处于静态屈光状态,再查视力及验光确定。用1%阿托品滴眼剂,每日1~2次,连续3~4天;或2%后马托品或0.5%托品酰胺每5~15分钟一次共6次。滴眼前、后分别查小孔镜下裸眼视力,若散瞳后视力不变为真性近视,视力增加为假性近视;验光有近视屈光度为真,无近视屈光度为假。这是公认的鉴别诊断最可靠方法。
(2)云雾法:让病人双眼同时戴+3.0D球面镜,看远物持续3分钟,然后去掉右镜片,立即查得裸眼视力,视力进步者为假性,不进步者为真性;再以同法检查左眼。此方法不十分确切。
(3)动态检影法:不用散瞳,①先查双眼远、近裸眼视力。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又无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为鉴别对象。②暗室内医生和病人面对而坐。③患者戴试镜架,左右眼前均放+2.25D球镜。④患者双眼同时注视检影镜上视标(反光镜侧方贴5号字或大、小、上、下等笔划少的字,用检影镜旁裂隙光照明);⑤作33cm距离同位动态检影。
真性近视眼一旦形成是不可逆转的,它是眼球发生的器质性改变。眼球的前后轴变长,外界物象通过眼睛的屈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前,视网膜上没有清晰的物象就必须配戴眼镜矫正或等成年后手术。那么,是否家长只要发现儿童视力模糊,就要给其配戴眼镜呢?并非如此,只有通过检查,确定是真性近视,方可配镜。若裸眼视力大于0.6且近视度数小于100度,可暂不配镜,但需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视力下降、眼睛不适等症状,应重新验光考虑配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