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镜不当 易引发视力障碍
近日,迎来广大中小学生朋友验光配镜的高峰,但是,有的孩子竟然因为配戴眼镜方法不科学引发了视力障碍。孩子的视力好坏,一直是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小小年纪就戴眼镜,而且度数还在加深等现象,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家长。
据验光师tongji .中小学生近视率接近70%,且还有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中小学生近距离用眼过度、视野不开阔造成的。
根据临床观察,95%的视力不好都是由屈光不正引起的。人的眼睛就如同照相机,具有屈光和调节两种功能。当眼睛不用调节的情况下,平行光线经过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屈折后,所形成的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这是正视眼,否则就是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分近视、远视和散光。发现孩子屈光不正不能坐视不理,必须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否则只会恶性循环。
学生验光配镜要点提示一:验光不准导致视力问题
据临床初步统计,在验出屈光不正的青少年中,弱视者占了10%至15%,其中家长不能及时发现是弱视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孩子早期双眼视力不平衡又未及时发现,孩子会习惯用一只眼睛去看,另一只眼的神经系统发育缓慢,最终将导致弱视。孩子幼时双眼弱视,又未及时配眼镜及,长期视物模糊,眼神经发育不良,有可能造成双眼弱视。眼位不正、斜视的儿童也喜欢用同一只眼睛看东西,也容易患单眼弱视。值得注意的是,弱视的要讲时机,弱视在7岁以前效果,超过12岁就很难缓解。
医学验光严谨复杂,包括眼屈光度、调节力、双眼单视功能、辐辏集合功能、主导眼的辨别等等,最后综合上述情况出具科学的验光处方,达到配镜后,不仅视力清晰舒适而且能达到持久阅读和医疗保健的目的。
提示二:孩子初次配镜须散瞳,、
现在正值开学季,繁重的学习开始了,但暑假期间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会使许多学生出现眯眼、歪头、看屏幕越来越近等现象,这些都说明孩子的视力已经开始下降。“对孩子的眼睛进行一次详细的检查,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了解真正的视力下降的原因至关重要,而只有在专业验光中心,经过详细检查后才能区别。对于还没有配过眼镜的孩子来说,散瞳检影并综合验光仪验光就显得非常关键。”
散瞳的主要目的是鉴别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因此次配眼镜者尤其是儿童一定要散瞳。如果散瞳后发现近视以假性近视为主,就不必着急配镜,可以通过充分休息、保证睡眠、或用假性近视眼药水等来缓解视力,然后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果年龄在10岁以下、眼球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可以通过强效散瞳药物来消除假性近视,一般是散瞳3天,21天后再复查视力,看是否还存在近视再考虑配镜。如果年龄较大如10岁以上者,近视度数不高、眼球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则可使用快速散瞳药物来去除假性近视。
分析认为,许多家长没有给孩子散瞳验光,原因可能包括如下4点。
一是不了解散瞳验光的好处;
二是担心散瞳对孩子眼睛有伤害;
三是担心散瞳后会出现看近困难、畏光等,影响生活学习;
四是散瞳验光步骤较多,不能当场配到眼镜。
“其实,如果是早期假性近视,散瞳后视力就能缓解正常。所以,散瞳验光不仅能假性近视,还能解除用眼过度对验光的影响,从而得到患者的真实度数。对配一副正确的眼镜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散瞳对眼睛没有任何伤害。但可能短时间内影响阅读而已。现在正值暑假,孩子不需上课,散瞳造成的影响比较小。如果错过这段时间,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敬请家长关心孩子的眼睛健康。
提示三:度数持续增加应查眼病
有一种观念是“眼镜度数会越戴越深”,所以不少家长发现小孩近视了,但担心一旦配上眼镜就永远摘不下来,因此不去验光配镜。造成近视度数加深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遗传性近视,戴不戴眼镜都无法阻止度数加深;种是没有准确验光或配戴劣质眼镜;第三种是没有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而从医学角度看,近视度数发展与否和戴眼镜毫无关系。据临床经验,不戴眼镜视物模糊的人群视力加深比戴合适眼镜视物清晰的人群更快。因为戴上适当的眼镜,看东西清楚,不至于增加眼的负担。但如果近视了不戴眼镜,通常要眯着眼睛用劲去看才能看清楚,久而久之增加了眼睛的调节负担,促使近视加深。
定期检查很关键 眼部常规检查是发现儿童眼病的重要途径,提醒各位家长,要定期为孩子检查视力,3-6个月检查一次。对有弱视、斜视及屈光不正家族病史的婴幼儿,更要早做检查。只有早发现才能及早。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永昌眼镜】:近视管理很重要,各位家长可知道?
- 【永昌眼镜】:小心“吃”出近视!女生因过度吃甜食近视1500度
- 【永昌眼镜】: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对于近视防控的重要性!
- 【永昌眼镜】: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对于近视防控的重要性!
- 【永昌眼镜】:治疗近视无神医神器|孩子怎么才能远离近视?
- 【永昌眼镜】:对眼睛的五大核心营养,孩子需要多补充!
- 【永昌眼镜】:眼睛有“红血丝”只是疲劳吗?
- 近视的危害
- 斜视知识早知道——别让斜视毁了孩子的未来!
- 【家长必看】近视不可怕,可防可控、就怕的是家长的拖延。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